星期五的早晨,睡到七點自然醒來
神清自爽的下樓煎了鬆餅炒了蛋
和小吉悠閒得邊聊天邊吃早餐
吃飽後還有時間整理一下廚房和梳妝打扮
然後再好整以暇的步行到巷口送小吉上校車
回家後打開電腦連線到公司開始上班
趁著會議的空檔,把該洗的衣服丟進洗衣機洗
中午吃飯時間,還可以順便把地板吸一吸
在安靜無人的房子裡專心工作到下午三點半左右後去巷口接小吉
我很喜歡進公司,喜歡和同事互動,喜歡可以天天在市中心的商場間走動
中午有各式各樣的餐飲可以選擇
但一周可以在家工作一天,也真的是,很爽啊~
這麼爽的福利(?),是我自己開口要來的
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在敝公司曾經是個禁忌
說過我們公司有很強烈的企業文化,其中有一項就是非常強調面對面的建立關係互動合作(Collaboration)
然而,在經歷北進加拿大失敗和駭客入侵信用卡系統雙重打擊後
公司汰換了在位八年的CEO,新CEO上任後不囉嗦馬上進行各種改革
我首先感受到強烈衝擊的是用人升遷的準繩變了
以前公司強調通才,認為在一個職位上超過18個月就需要改變,才有刺激才有挑戰
在這種環境下,想要升遷的人就會把時間用在建立關係(networking)上
而善於推銷自己又舌燦蓮花的人就很容易在各部門職位間流轉
這些人在不斷的與人和被人networking中,自然而然的變成了cool kids
(Cool kids, 像是學生時代的校園風雲人物,多半外表亮麗能言善道)
不消說,不喜歡networking,講起自己優點或成就就全身不對勁的我自然不是酷小孩那一掛的
所以我只能默默的把事情做好做滿,當夜幕低垂時夜闌人靜時默默地哼著
"I wish I could be like cool kids, cause all the cool kids they seem to get it...."
(中譯:我多希望我是酷小孩,因為酷小孩什麼都能得到....)
而新上任的CEO上位不久後就發現極端通才的弊病就是這些升遷快速的明日之星並沒有很專業的知識
畢竟對一些學習曲線比較長的領域,譬如物流管理,18個月可能都還在摸索入門
所以虎軀一震,就裁掉了一整層中階經理(也就是去年三月的大裁員)
裁員後不久,各領域的SVP紛紛在會報中承認通才文化走得太遠,現在要著重專業知識人才的留任
不久後,我就被總監請進了會議室
總監先是美言了我些年來的表現,然後說
我知道你不喜歡被公開表揚
那麼,你可以跟我說,對你最有效的獎賞是什麼嗎
這一問,勾起了一個遙遠的回憶
那是我離開台灣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我提了離職,總監非常驚訝,把我叫進了會議室問我為了什麼事不開心呢
我稍微提了一下跟我同經驗的人跟我掛不同職階,跟我同職階的人案子比我少,兩樣都讓我有點不爽
總監拍了桌子,痛心疾首的說,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呢?!
當時的我有一點嚇到,因為不知道這是一件可以說的事,但這一幕深深的烙印在我腦海中
場景回到N年後,我看著現在的眼前的總監的眼睛,誠懇真摯(的樣子)
於是我鼓起了勇氣,同樣真摯誠懇的說
"就是給我錢"
一個月後,我領到了一筆特別獎金,同年原職晉升加薪10%
新CEO另一項新政就是革除開會文化
強調能拿起電話講清楚的就打電話,能用email溝通的就發電郵,把時間用來做事
同時全面更新電話系統,把桌上型電話全部改成電腦內建的Skype
有了Skype,就能開線上會議,對於真人互動也就就不再那麼要求
但相較於其他公司,我們公司對於WFH還是有點保守
於是,當現在的總監又問我,他能做什麼才能讓我開心的留在原職位呢
在我開口之前,他馬上接著說,我指的是非貨幣價值的(大概怕我開口又是要錢)
我想了想,機會來了,不說白不說
"我覺得如果每個星期五都可以在家工作的話會滿好的"
立即生效!
敢要敢給,是我最欣賞的美國職場文化